你的位置:应用研究

释八卦与干支

文章作者:张再兴

内容提要:先天八卦应叫“先天八位”,是文明发端时代的环境坐标系;后天八卦应叫“后天八候”,它继承了先天八卦的环境坐标系,同时将气象和由气象规律所确定的农业生产活动、社会活动一并表示在“八卦图”中,是农耕时代的气象、人文历法。“后天八候”的逻辑延伸就是地支纪月这一更为严密、实用的历法系统。介于“后天八候”与地支纪月之间的是“天干纪月”,是前者过渡到后者的桥梁。

主题词:先天八卦——环境坐标后天八卦——气象、人文历法 地支纪月 天干纪月 八方 八候

1.0先有“八卦”后有“—”“- -

大部分的《周易》注家都认为,八卦是由“—”“- -”符号按2/3的排列组合而成的,这是主流。《系辞上传》曰:“一阴一阳谓之道”,大约后世注家就是将“—”视为阳、“- -”视为阴的,这就是“道”。当然是误解。白天去了黑夜来,周而复始;夏天去了冬天来,周而复始,这才是“一阴一阳”之道(规律)呢!是单指“—”“- -”符号吗?

在先天八卦或后天八卦时代,是否有了阴阳概念,这是很多《周易》注家所困惑的。《诗.公刘》:“既景乃岗,相其阴阳”,显然是指地理的向背、接受太阳多寡,是自然物象概念,不是哲学意义上的阴阳。

张立文《白话帛书周易》:“《诗经》中阴阳连用仅此一处。《书经》仅见单字阴或阳各三,不见连用。通行本《周易》亦仅见于《中孚.九二》爻辞:‘鹤鸣在阴,其子和之'……《左传》《国语》中阴阳多见。既作为阴阳二气,又作为两种对待的势力。”可见阴阳概念的建立是逐步的,最后形成于距先、后天八卦很晚的春秋、战国时代。将八卦符号视为阴阳组合,显然是以春秋、战国时代的哲学观念对八卦符号的赋予。

除了阴阳说外就是数字说,认为“—”是一,“- -”是二,“- -”也是“—”,因二进制算法就是逢二进位的。但是,我们古老而睿智的伏羲,在中国并没有学生。连最善于学习的孔子也不知所以。这就值得怀疑,我们的老祖宗是否比莱布尼兹更聪明更厉害。尽管我们的《周易》注家不遗余力的在与莱布尼兹争“二进制”的发明专利,但我们这些伏羲的不肖子孙,是没有根据“—”“- -”发明出现代计算机的。这就让人怀疑“—”“- -”符号是不是为“二进制”所发明的了。同时也让人怀疑八卦符号是不是由“—”“- -”所组成的了。

至于“—”象男根、“- -”象女阴,恐怕是最浅薄的望符生义、或最无聊的想入非非吧?一个“男根”与两个“女阴”的组合,如何就是山、雷、水呢?两个“男根”与一个“女阴”的组合,怎么就是风、泽、火呢?百思不得其解。

我同意“八卦符号是文字”说。尽管我远远没有解释《周易》卦爻辞那样的底气,也略具线索,供大家研究。

钱穆《国学概论》:“《易》之为书,本于八卦。八卦之用,盖为古代文字。《易纬.乾凿度》曰:“‘≡'古文天字,△(坤卦符号)古地字……”等,但没有举证。

最近看了《天亡簋》(见《天亡簋》网页)。方家认为,此簋为助武王灭商的泰颠所造。铭文大意是说,武王破商后,举行祀天大典,泰颠助祭。武王封泰颠以“助鼎(定)”的爵位。泰颠为感谢武王的恩赐,作簋并铭文颂扬王休。铭文曰:“乙亥,王有大豐(礼),王冂三方。王祀于天室,降。天(颠)亡佑(武)王殷祀于王丕显考文王,事喜上帝。文王德才在上,丕显王作相,丕肆王作△(庚加冂成字,谓冂外方国自我来从之意)。丕克天殷王祀。丁丑,王飨太祖。王降(颠)亡助鼎爵(位),退囊。惟朕(朕,谦称。国门守卫者、边防战士)有庆,每扬王休于尊簋”。

文中的“不(丕)克天衣(殷)王祀”的“天”,在《天亡簋》中的写法犹如现代汉字的“三”字。这就麻倒了许多人,就连文字学大家杨树达也都认成“三”字。杨解释为“三倍殷室称王之年岁”,显然是牵强的。容庚《金文编》认为这个字读“气”。古人大约将天认成气、气认成天的,即天、气同字。但在“不(丕)克三(天)衣(殷)王祀”这一句中,显然只能读成天字,而不能读成“气”或“乞”的。正因“天”与“气”很容易混淆,后来才另造一个“人头上顶着圆圈”叫天,成为象形象意兼指事字。而将气作为空、气的专称,天与气才分开为两个字。其实,古人将天写为“三”,上划为天穹“⌒”的直化,中象浮云的直化,下象地平线。又因“三(天、气)”易与数字之“三”相混,才将“三(天、气)”的上划变为左上弯钩,下划变为右下弯钩,而为“气”的。

这就能证明《乾凿度》的“‘≡'古文天字”是确有根据的。即:“≡”是“三(天、气)”字的整齐化、标准化;先天八卦水的符号是:“- -”如沙洲或堤岸排在两边,“­—”象径流流在其中,与水的甲骨文、金文十分形似。当是水字的整齐化、标准化;虽然还没有从甲骨文、金文找出“八卦”除“天、水”之外的其他文字符号,或有也朦胧依稀,但也可以推测如下。

地,对于渔猎时代的人的感觉就是居穴。古人群居穴处,居穴也成群。地的图画文字大约就是几个“﹀”的并列,而后整齐化、标准化为为三列“- -”符号的重叠符号的。

其他几个卦符号,我们均可以以天穹“⌒”、地平线“—”为造字基本构件,形成“八卦”符号。

例如风的卦符号,上一划可以理解为天穹,中一划可理解为浮云,下之“- -”,理解为推动云彩移动的那个东西,就是风。象意或指事字。与三(金文天)有亲缘关系;甲骨文的山,大约最初就是在天穹符号“⌒”下加数列山的符号“∧∧”而已,而后整齐化、标准化为现在所见的艮卦符号;火的八卦符号,上一划为天穹,下一划为地平线,中间的“- -”象日月同出时的天象。可能就是“朝(zhao)”字的图画文字。后来才演变为从日月、从草、草亦声的象形兼形声字的。在时间上就是朝,在方位上就是东,在性质上就是火。亦与三(金文天)有亲缘关系;雷的甲骨文、金文就是几个圆圈(内加十字,似为球雷符号)为主要形象,而后加闪电符号成字的。雷生于地,亦可认为雷字是在“—”上加数个“”而成字的,而后整齐化为雷卦符号。泽的八卦符号,下一横为地平线,中一横可以是泽岸线“﹀”的直化,上之“- -”可以理解为水波。等等。

作为整体字的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其最先的笔画并不是平直规整的,只是在天长日久的应用后,逐渐规整简化,成约定俗成的符号,这才成现在所见到的整齐符号。而所谓的阴阳符号“—”“- -”,只是这些图画字符号的分解,就像汉字被分解为点、横、竖、弯、钩一样。

至于在殷末存在的数字卦,只能说明那时候的八卦符号已经被整齐化为《今本周易》所示的标准符号了,并被理解成了奇数(—)、偶数(- -)的组合。刚好适合以奇数、偶数筮占,于是有了以奇数、偶数组合成的数字卦出现。是对以八卦卜筮的改造。八卦筮占只有八个码子,显然简单。尽管古代人曾经以八卦筮占,但八卦并不就是筮占道具,也不来源于数字。

2.0先天八卦——古人的环境坐标系

先天八卦迷藏了什么玄机呢?前面我们证明,八卦符号本身就是最原始的字或图画字(至少有“天”、“水”两字与甲金文相同),是渔猎时代的方位记号。

现在我们看看先天八卦图。它的图像是将纸的上方为南方,下方为北方的。与现代地图的成图规则正好相反。但这不是人为的规定,恰恰是古人生活实践的自然记录。

坐北朝南,不是天子的专利,是人类抗拒寒冷的经验总结。直到现代,华北平原上的民居莫不门朝南开,避冷纳热。阳宅风水也以南为大吉朝向。

人类有坐北朝南的习惯。坐在家门往前一看,能见的就是天穹“⌒”、天穹下的浮云以及地平线。所以将天画为“≡”,直到金文时代,天与气就是写成“三”的。古代无纸,如果将“≡”画在地上,天在南,远,所画的“≡”符号就离作画人远。所坐的位置近、在北,如果将所坐的位置符号画出来,就挨近身旁。《说卦传》曰:“天地定位”,这不就是了吗?两个符号所定的就是天南地北的子午线。

地的符号就是居穴。古代无现代的砖混结构洋房,多为茅草棚子。为防寒冷,又在地上挖坑。因中原浅层地温一般保持13度左右的恒温,冬天可以借地热防寒,夏天可以借地冷阻暑。坑挖得越深,空调效果越好。所以,大地对他们的切身感觉就是坑子、居穴,而不是庄稼。古代人们群居,所以居穴也成群。最先的地字,大约就是数个“﹀”符号的组合。经过无数次的简化,就成三列“- -”的组合画。

先天八卦图如下页所示。与南北轴线直角相交的是水、火连线。中国的地理大势是西高东低,伏羲文明发源地有济水、大清河、黄河等河流并排东流。“伏羲先天八卦图”西面画水,以表水从西来;东面画火,表日从东起。这样,古代人类就建立起了简单的环境直角坐标系。

先天八卦图

我们必须注意:先天八卦的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天地、风雷、山泽、水火,而不是乾坤、震巽、艮兑、坎离。正说明先天八卦图所表示的环境方位意识是直观的、直接的。《说卦传》直称天地、风雷、山泽、水火八卦,可见《说卦传》成文时的“先天八卦”的八方就是这样标注的。

代人类就建立起了简单的环境直角坐标系。而后,西北多山,以山标识西北;东南多泽,以泽标识东南。《说卦传》曰:“山泽通气”,西北多山,致有东南多泽;

至于风雷,现代气象学表明,行星在高纬度带盛行西风,叫“盛行西风带”,风从西来。而在北纬30度附近有空气下沉,形成东北信风带(见《辞海.行星风系》)。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的维度在“盛行西风带”之南,北纬35度左右,当存在东北信风。后代的堪舆家也将东北方位称为鬼门,不可开门。也不宜将灶火设于房屋的东北,与人不利。先天八卦图将风排在西南、雷排在东北,实在难以从既成原则理解。何不像水自西来、将水排在西一样,把风也排在东北呢?大约这里是将风的去向作为方位标识了。“雷风相搏”,风雷同时发生,风排在西南,雷就只好排在东北了。约定俗成,于是雷就成为东北方的方位标识。

《说卦传》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搏),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其中的“射”读若“亦(yi)”。张善文《周易译注》曰:“《释文》:‘虞、陆、董、姚、王肃音亦,云厌也'。此句指水火虽异性却不相厌弃而相资助,即‘相通'之义……”。按:日从东来,水从西来,就像恋人相恋而聚,厌弃什么呢?全文以天、地定南北,水、火定西东,山、泽为西北与东南的连线,雷、风为东北与西南连线,八卦错杂排列,作为方位标识,成就大地平面坐标系。如果加上天高地低,而或成为空间环境坐标系呢。

建立坐标系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指示打猎活动区域、方位。古代人烟稀少,无张家寨、李家弯等等的地名标识,只能按方位来框定。现代北方人给人指路,也是“朝东”、“朝西”如此而已。是到山的一方(西北)去打猎,还是到水(西)的一方去打猎,而或火(东)的一方、天(南)的一方等等。总之,八卦就是八方。至于到何方去打猎?可以是策划,可以是占卜。如何占卜?而或几个男人拼“锤子、剪刀、布”,或者豁拳、伸指头凑数,确定今日打猎方位吧。是不是有如《系辞传》所说的那样,“揲蓍”以占,“四营成卦”?我敢说,原始人没有建立那么复杂的筮占系统。

建立坐标系的第二个用途,就是可以在天荒地远之地根据环境形态找路归家。兴安岭的猎人在迷路后,会根据流水方向与太阳方位寻找回家之路。说明这个环境坐标系对古人是何等地重要。

先天八卦建立起了对极概念(天地、风雷、山泽、水火两两对立),但没有因此而彼的逻辑相因关系。天地、山泽、风雷、水火等八种自然物,排序上也没有因此而彼的相因、周流关系。仅仅是方位标识,而且直观,并没有许多哲理内涵。而现代人总是从神秘方向神秘地理解之,于是附会出许多荒诞的哲理出来,实在是以现代人之心度古人之智。

3.0后天八卦——气象与生产活动、社会活动规律

《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悦)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之卦也。齐乎巽,巽,东南之卦也。齐也者,万物之絜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顺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悦)也,故曰‘说(悦)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搏)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根据《说卦传》,排成后天八卦图如下页。

由“后天八卦图”,其排列顺序是与一年的天文气象、和以气象所确定的农业生产活动、社会活动关联的。

震是东方之卦,相当于春分节气。此时雷出地奋,大地复苏,相当于春分时分,此时春暖花开,故曰“蒂(《说卦传》为帝,乃蒂的同音假借字)出乎震”。不是黄帝、炎帝春分时生、因雷而出。更不是皇帝春分时生、因雷而出。那时还没有秦始皇发明“皇帝”呢;


后天八卦以乾坤、坎离、艮兑、震巽代替天地、水火、山泽、雷风,是以物候特征、社会活动特征表述的气象人文历法。

巽为东南方之卦,相当于立夏时令。为东南风起的季节,春风和煦,故将东南风称为巽风。这一节气的突出特点是麦子出穗,整齐划一,“齐乎巽”。“齐”之甲骨文取象于整齐的麦穗,所以叫“万物之絜齐”——麦穗齐齐也;离为正南方之卦,相当于夏至时令。夏至日最长、天最明,晴天历历。测日最高、影最短的夏至是本月职事,以明农时,以治天下。丽日以离;从坤开始,后天八卦图所反映的意象,渐渐从自然规律向人文活动转向。

坤为西南方之卦,相当于立秋时令,万物趋于成熟,收获在望。这是的主要社会活动就是守卫边界。对比“争”之甲骨文与《说文》“申”之古文,争、申同字,声亦相近,乃边界之争。后来义有所专,才将“争”表争夺边界、“申”表捋伸边界,但义亦相通。现代汉语的争辩与申辩的区别,大约就是争、申辩人底气的区别吧!坤,争土也。哪里有如《文言传》所说的“柔顺德方”呢?“坤候”以争夺和守卫边界为主要职事,故曰“致役乎坤”;兑为正西之卦,相当于秋分节令,天下丰润。此时煮酒醴神,同时愉人,为丰收之乐,故曰“兑”。兑者,愉悦也;乾为西北之卦,相当于立冬节令。《说卦传》曰:“战乎乾……言阴阳相薄(搏)也”,乃战争之象。“后(天子)省方国”,以征不义。《吕氏春秋.孟秋纪》曰:“是月也,以立秋。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俊杰;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巡彼远方”。可见“征伐不义”是古代整顿诸侯秩序的重要政治军事活动,只是时间安排上有些不同。在《吕氏春秋》为立秋之月的事,在《说卦传》是立冬之月的事。

何以以草木初生、朝气蓬勃的“乾”字作为战争的时令标识?甲骨文乾、春一字,后来才以“春”表时令,“乾”表春日草木竞发时的精神状态。综观人类社会史,部落、种族总是以拳头、戈矛的硬挺而生存的。要生存就要竞争,所以要“战乎乾”,积极求生之象。

坎为北方之卦,相当于冬至时令。此时山寒水凝,象征万物归静。象天地之意,人也要休息。其实是人类防寒避冷的时节,不太适合战争。同时这月最突出的事务是生孩子(为什么是生孩子的季节,后面有说),是每个部落、方国都一样的。是修养生息、繁盛劳力的季节,故曰“劳乎坎”。这个劳字,繁写为勞。上从榮头,表繁荣;下从力,表所繁内容。“劳乎坎”就是坎候(冬至)繁盛劳力。洪涝之涝,继承了“劳”字的盛大义项。生孩子之月是不能战争的,所有部落都需要安静的环境生孩子。《周易..大象传》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天子)不省方(国)”。就是说到冬至时令时,天子也不发动惩罚不宁诸侯的战争。是时关闭关隘,商旅也停止旅行,回家休息。也能说明冬至之月就是休养生息、繁盛劳力的季节;艮,东北方之卦,季节为立春。《说卦传》曰:“成言乎艮”,实乃树立酋长、并对新一年的生计做出安排的季节。

艮在卦象上是山,山代表帝王。《虞夏书》曰:“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根据这一句,古今学者都有相信古代曾经发过大洪水,淹没了北至燕赵、西至关中、巴蜀,东至于海岱、扬州的中国大片土地。实在是“诺亚方舟”荒诞故事的翻版,不经一驳。现代科学表明,南极冰盖占全球冰总量的90%。如全部融化,海平面将升高6080米。即令文明时代南极冰融化过,也仅能淹没东部平原而已,遑论中国九州成洋。况且,如此大的洪水,圣人(大禹)是如何疏导的?水排在哪里去了?是不是在海水中挖出一个凼凼、现出“禹贡九州”来?因此,“荡荡怀山襄陵”仅仅是一个比喻。是说民情汹汹,有“水漫金山寺”的危惧,“天子”成了不及郊甸的寡山头。《虞夏书.禹贡》谈大禹是如何治水的。这就是承认地方诸侯(新势力)的有限王权,“赐土赐姓(中邦锡土、姓)”;将土地划分等级,“咸则(均为)三壤成赋”。废除无限赋税制,实行有限赋税制。并规定上贡品种、数量、路线等。于是“洪水”消退。这就是有名的大禹治水。可见“山是帝王、水是民众”的比喻来之久远。故后世天子登基后都要朝泰山,以尊山威,实乃自尊。艮月是部落确立首长之月,当象形于兽之春月争雄。但“春月立权”,已是蛮荒时代的社会制度。当文明进化到更为高级阶段——“父传子,家天下”时,就不需要春月确立酋长了。但也有“立言”的必要,即通畅政令。说明“后天八卦”所反映的是夏以前的事。而后是震,如此周而复始。

由上分析,“后天八卦”将天文气象与人类一年的生产活动、社会行事融合在一起了。谢祥荣先生也有这样的看法(见《周易见龙》P68)。

后天八卦与先天八卦所使用的符号是相同的,但在称谓却有区别。先天八卦称天地、山泽、风雷、水火,后天八卦称乾坤、艮兑、巽震、坎离。名实相因,后天八卦虽然仍然使用先天八卦的图画文字或图画文字的规整化符号——即今本《周易》所示卦符符号,却不是先天八卦的、表述方位的自然物名了。是以物候特征、社会活动特征赋予八卦符号的新概念,和以这些概念表述的气象、人文历法。雷霆以震,万物复苏;和风以巽(煦),吹齐麦穗,是物候特征;丽日以离。测定日最高、影最短的夏至是本月职事,以明农时,是气候特征,亦是执事(丽日测影);坤而守土;丰泽而悦(兑);竞争而乾;水流于槽曰坎;山威以限(艮),是人文特征。八候(卦)相因周流(万物之所成终而成始也),比先天八卦含义丰富多了。

4.0地支纪月的天文历法系统

以“后天八卦”表述的历法,是基于春夏秋冬四季的,坎对冬至、离对夏至,震对春分,兑对秋分。又仿效先天八卦的八方位,增设四卦,居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位,成“四正”、“四立”。这就是所谓的“四分历”或“八分历(或八候历)”。

但是,在应用上是不那么方便的。一年中月亮圆十二次(闰年十三次),而“八候历”一度为月历的一个半月,与月亮的圆缺不能很好地协调。于是地支纪月就应运而生了。但并没有将它的母亲——“后天八卦”完全抛弃。地支的子月对“八分历”的坎候、卯月对震候、午月对离候、酉月对兑候,可见“后天八候(卦)”是地支纪月历之母。

地支纪月的发明非常早,应在夏代以前。所谓“夏建寅,周建子”,是说夏代以寅月为正月(现代也是寅月为岁首),周代以子月为正月。这只是岁首不同,夏与周的子月,都是冬至之月。夏代如果没有建立地支纪月系统,怎么知道以寅月为岁首呢?

十二地支也与“后天八卦”一样,与天文气象和以气象为依据的生产活动、人事活动协调一致,相互关联。可以从十二地支的甲、金文的含义,来说明这些规律。

寅,时令为立春、雨水节气,对应于“八候历(后天八卦)”的艮、震之间,是将要进行户外劳动之前的一月。本月的主要事务是婚配。寅的甲、金文象两手拔人使之站立之形。人头上有“—”或“︿”符号,象妇女头上的簪子,就是结婚妇女的形象(直到公元1950年前后,已婚妇女头上佩簪子,未婚姑娘不佩簪子),象纳人娶妇之象。高亨《周易大传今注》曰:“古代男女结婚,多在春时间。《诗.东山》:‘仓庚于飞,熠(yi)耀其羽。之子于归,皇驳其马'。证一。《大戴礼.夏小征》篇:‘二月绥多士女'。其传曰:‘绥,安也。冠子取妇之时也'。证二。《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会,配也)'。证三。《管子.幼官》篇:‘春……合男女'。证四”。可见寅月为娶妇纳婚之月,故以“寅(拔人站立)”为本月之月名;

卯,时令为惊蛰、春分,方位为东方,对应于“八候历”的震位。卯,“分析(分开)也”。新婚渡过了蜜月,鸟兽已经孳尾。大地春回,人们开始田间劳作。按部落制度,男女将分开,各自进入自己的劳动组合里。妇女进“穆桂英”队,男子进“杨宗保”连,老年男子是“黄忠”班,老年妇女是“佘太君”组,孩子进“哪咤”园……。《虞夏书.尧典》曰:“日中,星鸟,以殷仲春。‘厥(其)民析',鸟兽孳尾。”就是鸟兽交配时节,夫妇就要分开。卯的甲文很像人以背相对、各自走开的形象。分解牛叫“卯牛”。现代人还说与某人高僵了叫“搞卯了”。所以卯月就是夫妇分析之月。《礼记.月令.仲春之月》曰:“是月也,日夜(平)分,雷乃发声,始电……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是说春分以后,要打雷了。如果有人不节制房事,生的孩子就少胳膊短腿。也能证明,寅月为结婚之月,卯月为分开之月;

辰,时令为清明、谷雨节气。对应于“八候历”的震、巽之间。辰,康殷《文字源流浅说》:“某些卷曲、胴体有环节襞文(褶皱纹)的农田害虫,如蛴螬、地蚕、豆(天蛾幼)虫等鳞翅目的昆虫——害虫之形”。我很同意这一训释,不同意郭沫若“蚌镰”之说。“农、薅”之甲骨文象人以手在地内捉虫之形。此月早苗已经长成,地蚕在地内啃吃禾苗,必须以手捉拿之。故以农田害虫之辰(虫)为本月之名;

巳,立夏、小满节令。对应于“八候历”的巽、离之间。自寅月娶妇婚配,至“巳月”已逾三月。三月而胎动,子已成形。“巳”之甲骨文正象成形胎儿之象。检查是否怀孕,是氏族、部落的本月大事。为部落人丁兴旺(也是最为重要的生产活动),大约怀孕妇女多少有些照顾吧!故本月以检查胎儿的“巳”命之;

午,芒种、夏至节令,方位是正南,对应于“八候历”的离位。甲骨文午、玄同字,上下结构。上象悬垂,下象悬垂之影,字的测日过程形象非常明显,这一过程曰午,动词。后来代之以立杆测影,这个杆子就冒名午,或加木旁曰杵。名词,义已转移。此月乃立杆(午)测日、以定夏至之月。《虞夏书》曰:“申命羲叔,宅南交,平秩南讹(修正正南、夏至之错讹),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仲夏”。测量日影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地确定农事时令,这是本月部落、氏族大事,故以立杆测日的“午”命之;

未,时令为小暑、大暑,对应于“八候历”的离、坤之间。将甲骨文的“禾”与“未”比较,“禾”为叶片互生形,加上低垂的穗,表示成熟的禾穗。而“未”的笔画对生,而且没有低垂的穗,正象禾苗尚未结实之象。抑或午月麦熟,未月如戌月一样,为防寇盗之月也未可定。《左传.隐公三年》曰:“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偷割人麦当是古风遗留。于是“未”为“卫”之同音假借字。于是以尚未抽苔拔节的禾苗或卫戍之“未”作为本月之名;

申,时令为立秋、处暑。对应于“八候历”的坤、兑之间。乃叶卷之月。申之“古文”象两手舒伸卷叶(争、申同字,象边界之争。借边界之不直表叶之卷)。叶卷则禾熟,“八月黍成”,即将收获之象。故此月以卷叶之“申”命之;

酉,时令为白露、秋分。正西方位。对应于“八候历”的兑。酉之甲、金文象酒尊之形。《说文》曰:“八月黍成,可以酎酒”,古人以酒尊之象象酿酒之事。酿酒是为了醴神敬祖,当然也是为了愉人,联络部落感情,为丰收喜悦之象。喜悦莫过于饮酒,所以以酿酒之“酉”,作为本月之名;

戍,时令为寒露、霜降。对应于“八候历”的兑、乾之间,戍的甲骨文正象立戈举盾、有所护卫之象。丰收后有粮食财产,上古寇盗风盛,此时正是寇盗季节,故立戈举盾以护卫。戍位对应于乾,《说卦传》曰:“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搏)也”,即正义与邪恶之争。卫戍是对付邪恶。故本月以卫戍之“戍”命之;

亥,时令为立冬、小雪。对应于“八候历”的乾、坎之间。亥,《说文》曰:“一人男、一人女也……象褢字咳咳之形……亥而生子”。按,从寅月结婚有孕到亥月,已历九月,此时孕身十分明显。现在湄潭方言亦称妇女之有身曰“亥娃儿”。故此月以怀孕显身之“亥”以命之。亥对乾位,乾为寇盗与反寇盗之月。孕妇也是寇盗的重要目标之一(抢得孕妇,还得孩子),亥之篆书正象男人在孕妇之后守卫之形;

子,时令为大雪、冬至。方位为正北。对应于“八候历”的坎。“亥而生子”。寅月结婚,怀孕十月,此月生孩子是部落本月大事,故以孩子之“子”为本月月名。原始部落时代,结婚、生子,必须按照氏族公社的生产与社会活动程序,统一进行,故生子定时;

丑,时令为小寒、大寒。对应于“八候历”的坎、艮之间。丑之甲、金文就是一只手的形象。《说文》曰:“象手之形。时加丑(手),亦举手时也”。似为“抢婚”(或者形式上的抢婚)之月。故此月以手之舞之之“丑”命之;

以下接寅月,如此周而复始。

地支纪月与“后天八候(卦)”相比,仅仅少了“艮候”的“成言乎艮”,即立春时节确立酋长、政令的社会活动,其余与后天八卦大致相同。辰月的除虫与巽候东南风之和煦;午月的立杆测日与离候的丽日当空;酉月之煮酒与兑候的愉悦;戍月的卫戍与乾候的“阴阳相薄(搏)”;子月的生子与坎候的繁盛劳力,均有很好的合应关系。

地支纪月,既是天文气象规律,又是农业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程序。同时大致与月之圆缺(月相)协调。并通过置闰,同太阳历协调。比“后天八卦”所示的“八候历(或八分历)”要精密、适用得多,也方便得多。是更为先进的天文历法系统。

5.0天干——八候历与地支纪月间的桥梁

命书的“五行”为“金、木、水、火、土”,但并不是孤立的五种自然物质,是和“春、夏、秋、冬”四时、以及方位的“东西南北中”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时”就是“四季历”或“八候历”。“四方”,显然是“先天八卦”的地理环境坐标系。

“五行”与“四时五方”、“天干”“地支”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洪丕谟教授将其列表如下(《中国古代算命术P52》)。但这不是洪先生的发明,古书如此。

五行名

所旺的四季

所主的方向

寅卯辰

巳午未

西

申酉戌

亥子丑

旺于四季

辰戌丑未


换成歌诀就是:

“东方甲乙寅卯木,南方丙丁巳午火,西方庚辛申酉金,北方壬癸亥子水,中央戊己辰戍丑未土”。这就把天干地支、方位时令、四时行事,揉合在一起了。

洪先生解释说:“表里‘旺于四季'的‘四季',和春夏秋冬(四季)的解释不同。这里的‘季',原来是‘末'的意思。所谓‘四季',指的就是四个季度的最后一个月”。

通过“旺于四季”,在原有的一个方位包含两个“天干”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地支,代表三个月份。四方总计十二个月份。这就是:春天,天干甲乙加地支辰;夏天,天干丙丁加地支未;秋天,天干庚辛加地支戍;冬天,天干壬癸加地支丑,将原来的四季历(或八分历),凑合成了十二月历。透露出历法由“四季历(或八分历)”向十二月历的转化过程。

天干的功能就是纪月,为纪月而发明,先于地支的发明而发明。我们从十天干的甲骨文、金文的含义,看出“天干纪月”与“所旺的四季”及“十二地支”之间的合应关系。

甲,象种子开坼(che)发芽之形,“甲”之篆书,种子开坼发芽形象甚为明显。“∩”象硬甲,“丨”象向下伸出之根芽。总体象种子带甲出土之形。后来将护种的硬壳称为甲;再引伸之,战士的护身衣服为甲,已经不是甲之原义了。《易..彖》曰:“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甲坼”,就是春天种子发芽成长之象。在“后天八候”为“震候”之事。“甲月”对应于地支纪月的寅卯辰、特别是辰,“百果草木甲坼”,农田害虫也出来了。所以“甲月”就是春天之月,东方之月;

乙,《说文》曰:“象草木冤曲而出,阴气尚彊,其出乙乙也……”。显然“乙”是“甲”的发展状态,即由发芽而粗壮之态。时令上与“甲”同时,两者在职事上分辨不是那么清楚,是笼统的春季形象。可见天干纪月有“四季历”的影子;春日木生,所以甲乙从木、木旺于春、木旺于东。同“后天八候”、地支纪月一样,是以物候特征表时令。

丙,象掀开的窗帘(传统字书没这样说,现代文字学家恐怕也不同意此说)。当然这个窗帘不是红绸布、蓝绸布,不过草帘子而已,但卷起的形态与现代绸布窗帘相同。大约天气已经渐渐炎热了,所以要支起窗帘,以纳凉风。“更”字的甲骨文为上中下结构,上中是两个丙字重叠,下加攴(木棍)字成字。两丙就是多丙,象多次支窗(支一次一个春秋),以表物候的更替、年月的更迭。由“更”,可证“丙”象窗子打开之形;

丁,当气候接近夏至之时,主要行事就是立杆测日,以定夏至。丁之甲、金文象桩孔的俯视图,读音则象打桩的“丁丁”之声。《诗》曰“伐木丁丁”。立杆测日比“后天八候”之“离候”的“丽日以离”,显然要明确得多。与地支纪月之午,实乃同字异构。

夏日炎热,所以丙丁属火、火旺于夏、旺于南。同“后天八候”、地支纪月一样,这也是以物候特征表时令。

庚,甲骨文象两手捉人、使之匍匐于地之象(现存字书也不是这样解释的),乃跟之原字。《说卦传》曰:“战乎乾”,与庚所示的捉拿人口的行事与时令相当,亦与“地支纪月”的“戍候”之职事相当;辛,与庚相比,那个捉人之手已经丢开,仅剩被捉来的人。但字象倒立之人,以示其为外来公民。乃部落里的二等公民(奴隶)的符号。大约这月的主要职事是臣服奴隶吧。“地支纪月”强调卫戍,而这里强调捉人、驯服人,所反映的时代似乎更为久远、野蛮。

庚辛属于金,是否是动斧钺、开杀戒之月呢?秋月干戈四起,金成老大,于是金“旺”于秋。同“后天八候”一样,是以社会行事表时令。

壬,《说文》曰:“……承亥,壬以子”。王筠《句读》:“亥之下即是子,亥者褢子咳咳也;壬即妊,谓身震动欲生也,生则为子矣”。王筠的解读,很好地将“天干纪月”之“壬”与“地支纪月”的“亥、子”联系在一起了。可见壬与亥、子,都是生孩子的时令。

癸,生了孩子,春天来临。部落公民要分开,各自进入自己的劳动组合里面去。癸就是睽违,分开。《左传.哀公十三年》:“庚癸乎(已经跟从了的会不会反)?”证庚就是跟、癸就是睽。在时令上是“地支纪月”的卯候。

壬、癸与“后天八候”的坎候同位。“劳乎坎”,坎乃繁盛劳力之月。古代以水之多喻民之广。壬(妊)而生子,子多民广,就是水旺。所以水旺于冬、旺于北。与“后天八候”、地支纪月一样,是以这月的主要社会行事表时令。

十个天干用了八个,对应于四个方位、四个季节,属于四季历系统,不过更接近地支纪月的纪月方法了。下面再谈戊、己。

戊,《甲金字典》曰:“甲、金文象兵器形,盖为戉戚之属。金文所象之斧钺形尤显”。斧钺高竖,当然就是卫戍。丁月为夏至之月。夏至麦熟,当防寇盗。《左传.隐公三年》记载:“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可见麦熟时节也是卫戍时节。所以“戊月”接“丁月”而成月序。

己,朱骏声《通训定声》曰:“己即纪之本字,古文象别丝之形,三横二纵,丝相别也”。本月是织布之月?按天干排位,己月相当于夏至后第二月。麦熟(夏至)时节茧成,就要缫丝,否则蚕蛹羽化破茧,不能抽丝。缫丝就是织丝,不可等到丁月之后的第二月。显然这里并不是单指生产意义上织丝,而是一种“社会制约如丝之编织”的比喻。社会结构就像织布,纵横交错、相互制约,达到稳定,古人已知之。“己”乃自律与社交构架之总称谓。自律是不去干扰别人。社交则是构架国际关系,达到某种制约与稳定。“己”之调和与“戊”之防卫互为表里,这与现代国家的国防部、外交部的职能是一样的。编织社会网络,春秋甚为娴熟,大国相互通婚,结成甥舅关系,相互拱卫。所以“己月”就是“律月”。

至于“戊己旺于四季”的“四季”,根据命书解释,具体指辰戍丑未这四个月份。这已距古甚远,是两汉以后命相家的解释。其实所谓“旺于四季”的“旺”,就是特征,就是那个季节的主要物候特征或社会行事特征之谓。戊、己的行事内容就是守土,所以在“五行”属土。

辰时为农事捉虫之月,如果不在自己部落的田里捉虫,这块田人家部落就来捉(耕)了。所以辰月,也是立戉举戈,卫戍土地之月;戍月与辰月之职事相同,反寇盗。只不过一是春天、一是秋后而已,都是立戈举盾守卫土地家园的事务;丑月是抢婚之月。要不要守卫自己的老婆孩子?要不要守卫用以换回老婆的本部落姑娘?大约也是不能等闲待之的事。所以也是卫戍;至于“未月”,可能本身就是“卫月”。总之,守土是贯穿于(旺于)一年四季的中心大事,不仅仅是季末之月而已。所以“戊、己旺于四季,就是贯穿于一年四季”之谓。

至于“汩(gu)乱五行”,大约就是不依照“四时五方”所规定社会秩序胡作非为的意思。例如人家捉虫(农事),你去寇盗;人家生孩子,你去抢老婆。或春不种地,夏不测日,农闲不整顿武备和调和诸侯关系、一年没有守土卫国概念等,都是二流子诸侯(小国寡民时代的诸侯,不是地方千里、战车万乘时代的诸侯)的作为,乃“汩乱五行”的坏蛋。这里的“五行”就是气象人文历法、社会规范。

与地支纪月相比,天干纪月冬季少了生孩子、抢婚的行事;春季少了“令会(合)男女”、检查怀孕;秋季少了煮酒醴神。唯丁、午立杆测日之行事相当一致,可见对测日的重视;亦见天干、地支的亲缘关系。

另外,天干纪月的上半年仅用了四个天干,这就是甲乙表春季,丙丁表夏季,一个天干代表一月半。下半年却是一天干代表一个月,与地支纪月相当。可以说上半年同于以“后天八卦”所示的“八候历”,下半年略同于“地支纪月历”;无论是天干纪月还是地支纪月,以物候特征纪月简单,以人事、社会活动纪月精细。与“后天八卦”所示的历法一样,人事、社会活动成历法的主要标识。

天干纪月与“后天八候历”相比,春之甲乙略同于“震、巽”,夏之丙丁略同于“离”,秋之庚辛略同于“战乎乾”之乾,冬之壬(妊)略同于“劳乎坎”之坎。从中也可以见到“后天八候(卦)”影子。

总之,天干纪月带有“四季历”的胎记,同时又与地支纪月呼应。所以,天干纪月应该是“后天八候(卦)”之子、地支纪月之父,起承前启后的效果。

6.0卦的定义

八卦是从“先天八位(卦)”开始的,是八个图画文字,分别代表八个方位,是方位代码。总体是古人建立的环境坐标系,以便于确定打猎区域、方位和旷野中的方位辨识,没有神秘;“后天八候(卦)”继承了“先天八卦”的方位标识系统,同时将气象、和依据气象规律所确定的农业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程序一并表示在图中,是较高文明时代的气象人文历法;地支纪月是“后天八候(卦)”的逻辑延伸,是比“八候历”先进、精密、适用的天文历法。这一科学系统的再次逻辑延伸就是《礼记.月令》和根据《月令》绘成的《月令总图》。《月令总图》的内圈是北斗七星,斗柄指向二十八宿,以斗柄的所指的星宿确定时令。第六圈是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属于太阳历,基于地支纪月),最外圈是七十二物候。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与二十八宿一一对应,俨然太阳历的图表化。

《图典精华》P240的“八卦、二十向与二十八宿时空坐标图”,更将八卦与时令结合在一张图上。可见太阳历是八候(卦)历的逻辑延伸。

这些都能说明“八卦(先天和后天)”是环境与气象科学。它们前后一贯,不断发展完善。它的逻辑发展就是天文历法,直至现代太阳历。这是主流。

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卦”有所定义了。以“天地、山泽、风雷、水火”或“乾坤、艮兑、风雷、水坎离”称谓的的“八卦”符号,是八个字符的演化规整,原本就不叫卦。而称为卦,这是筮占家以筮占术语对字符和它的演化符号的替代称谓。是筮占家的方便。后代《周易》注家也称为“卦”,实在是如朱熹一样,是被筮占家俘虏了。这就冤枉了他的五车学识。

这个约定俗成、被称为“卦”的实际含义应该是:

在先天八卦,卦就是位、地理方位。先天八卦就是“先天八位”、“先天八方”;

在后天八卦,卦就是候,气象物候。后天八卦就是“后天八候”;

在《周易》,卦就是篇,是章,是颂,是繇,文章篇名。譬如“乾卦”就是“乾篇”、“乾章”、“乾颂”、“乾繇”等。

“卦”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不是固定不变的。除筮占家而外,“卦”不是筮占符号或筮占方法,有其特定的物理内涵或气象人文内涵。


主要参考书目

汤可敬   说文解字今释   岳麓书社

方述鑫等   甲金字典   巴蜀书社

徐中舒   甲骨文字典   巴蜀书社

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殷   文字源流浅说

濮茅佐、徐谷甫   甲骨文选   上海书店

庚   金文编   中华书局

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

汉语大字典   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

汉   汉字密码   学林出版社

章克和   说文解字的文化说解   湖北人民出版社

尚书、左传、诗经、礼记、周礼、竹书纪年、吕氏春秋选、

国语、四书、史记、庄子、孙子兵法、论衡

吕振羽   殷周时期的中国社会   生活.读书.新知识三联书店

郭沫若   十批判书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洪丕谟   中国古代算命术   上海人民出版社

亨   周易大传今注   齐鲁书社

宋祚胤   易   岳麓书社

周振甫   周易译注   中华书局

张   经   书海出版社

谢祥云   周易见龙   巴蜀书社

黄寿祺、张善文   周易译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南怀瑾   白话易经   岳麓书社

常秉义   易经图典精华   光明日报出版社

杨维增、何洁冰   周易基础   花城出版社

朱伯崑   易学基础教程   九州出版社

山   解读周易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凡   周易演说   湖南文艺出版社

李学勤   周易正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

张再兴   周谟稿

等等,择其要者

文章来源:

http://zhouyi.sdu.edu.cn/v3/newsxitong/laigaozhaodeng/201032390928.asp



文中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

更多易学信息,请关注“人生果”公众号


点击此处下载人生果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