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讲道》第三讲:神仙地祗之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作者:冲虚散人 殷正鸿
碧霞元君是道教著名的女神,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女神之一。全称东岳泰山 “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圣母”、“泰山老奶奶”等,华北一带则称为“泰山娘娘”。
碧霞元君身份来历众说纷纭,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明代称“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
按道教经典记载,碧霞元君是上古时代之女神,乃“西天斗母精运元气发现,金莲化生吾身。归隐岱岳,修炼年久,意如初兴,幸逢正果,功成道合。感蒙保奏,受敕‘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永镇泰山,助国裕民,济厄救险,赏功伐罪。”
据《泰山道里记》和《岱览》载,唐代前泰山顶上女神早有玉女或元君的称号。自宋代立祠祭祀后,泰山女神信仰兴盛起来。到了明朝,碧霞元君信仰进入鼎盛时期, 上自帝王皇室,下到村氓民夫,无不崇祀元君。更迭至清朝则上升为皇家祭典。康熙皇帝登顶泰山,曾亲自到碧霞祠拈香叩拜,并题写“坤元叶德”御匾,礼赞碧霞元君辅佐岳帝、造福百姓。雍正皇帝也曾作诗称赞碧霞元君赐福人间、协助王朝、治理天下。乾隆皇帝更甚,六次登泰山,都到碧霞祠祭拜,并首创了每年四月十八遣使致祭碧霞元君的先例,并作为一项固定的国家祭典一直延续到清朝结束。
明清两朝,供奉碧霞元君的泰山行宫,一时遍及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座之多。《帝京景物略》:“香火自邹鲁齐秦以至晋冀,祠在北京者,称泰山顶上天仙圣母。”光在京师,娘娘庙就有“三山五顶”之说。清韩锡胙在《元君记》中记载,“通古今天下神祗,首东岳。而东岳祀事之盛,首碧霞元君……自京师以南,河淮以北,男妇日千万人奉牲牢币,喃喃泥首阶下。”由此可见,碧霞元君香火之极盛,民间百姓对碧霞元君信仰崇拜之至。
人们对碧霞元君尊崇倍至。其原因,首先与元君的职司分不开。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王锡爵《东岳碧霞宫碑》记载:“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子为亲愿,弟为兄愿,亲戚交厚,靡不相交愿,而神亦靡诚弗应。”由此可知,碧霞元君在民众的心理层面上简直是有求必应,无所不能。民间传说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女抱有婴儿者,此乃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故旧时妇女信仰碧霞元君特别虔诚,不仅在泰山有庙,在各地也建有许多“娘娘庙”,并常在左右配祀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天花娘娘等四位娘娘。这种信仰至今仍很兴旺,人们仍不辞劳苦登上泰山绝顶,许愿还愿,向其祈祷,香火不断。
其次,碧霞元君作为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乐善好施的女神,更是让劳苦大众倍觉亲切,从而愈加信赖她,一跃成为民众心目中的慈母、圣母。
农历三月十五和四月十八是碧霞元君最重要的两个节日。但因清代朝廷四月十八元君圣诞日遣臣据庙以祭,垄断此日,百姓朝拜只得另择日期。自晚清开始,泰山周边信众开始在三月十五换袍日这一天登上泰山,朝拜碧霞元君,并逐渐形成规模,约定俗成下来,成为民间认可的碧霞元君生日。时至今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就成为了泰山最为鼎盛的朝拜进香节日。
碧霞元君宝诰
志心皈命礼,童身得道,泰山成真,曩时现玉女之身,証果居天仙之位,凝九炁而垂慈示相,冠百灵而智慧春融,行满十方,恩周亿劫,司人间之善恶,统岳府之神兵,护国救民,寻声赴感,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天仙玉女,广灵慈慧,恭顺普济,保生真人。弘德碧霞元君;金光普照天尊。
文中观点只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
更多易学信息,请关注“人生果”公众号